沈陽發力裝備製造業(ye) 壯大實體(ti) 經濟
沈陽機床集團雙喜臨(lin) 門:湖北鍾祥i5智能製造穀、浙江嘉善長三角智能製造共享中心兩(liang) 個(ge) 項目同日落地,預計投入i5智能裝備1.5萬(wan) 台(套)。而就在此前幾天,瑞典zui大的工業(ye) 城市、世界*機器人誕生地韋斯特羅斯與(yu) 沈陽正式“牽手”,一個(ge) 與(yu) 瑞典機器人穀類似的機器人新“矽穀”——東(dong) 方機器人穀項目落子中德裝備園。
對內(nei) ,加快協同步伐,突破重大關(guan) 鍵技術,激發發展活力;對外,加快與(yu) “德國工業(ye) 4.0”對接,形成跨國、跨行業(ye) 布局的產(chan) 業(ye) 鏈、鏈和服務鏈,實現技術升級、產(chan) 業(ye) 升級。聚焦,兼修內(nei) 外,正是沈陽牢牢扭住裝備製造業(ye) 這一關(guan) 乎振興(xing) 成敗的關(guan) 鍵,加快發展壯大實體(ti) 經濟的實踐路徑。
發展實體(ti) 經濟是沈陽振興(xing) 的根基,壯大實體(ti) 經濟的關(guan) 鍵是抓好裝備製造業(ye) ,抓好裝備製造業(ye) 的關(guan) 鍵是抓好裝備製造業(ye) 。去年以來,以振興(xing) 裝備製造業(ye) 和發展實體(ti) 經濟為(wei) 重點,沈陽市多措並舉(ju) 降低企業(ye) 成本,集中資源補齊發展短板,著力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目前,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值已占沈陽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65%,而沈陽機床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ye) 正在改革中重塑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貫徹落實“三個(ge) 推進”要求,沈陽市進一步明確:從(cong) 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智能製造、推動製造業(ye) 服務化、推動國企改革、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五個(ge) 方麵發力,提升高質量產(chan) 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為(wei) 實現2020年把沈陽建設成為(wei) 東(dong) 北振興(xing) 發展中心城市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在促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沈陽以機器人、航空航天、數控機床、高醫療器械、IC裝備等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推動等多要素聯合驅動。市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沈陽正在規劃打造機器人產(chan) 業(ye) 生態圈,讓研發機構、金融服務、檢驗檢測、孵化空間等諸多要素充分協同起來、活躍起來。
為(wei) 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沈陽正在規劃建設人工智能特區,進一步理順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以需求和應用促進人工智能資源向沈陽集聚。截至去年底,已有64個(ge) 智能升級改造項目通過專(zhuan) 家評審、列入計劃,到明年底,將累計實施100個(ge) 智能升級改造項目。
推動製造業(ye) 服務化,重點在延伸服務鏈上做文章。沈陽加大力度支持沈陽機床、北方重工、新鬆等企業(ye) 由生產(chan) 製造商向服務商、成套商、係統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轉型,提高“產(chan) 品+服務”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同時加快工業(ye) 軟件、設計、大數據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
國有企業(ye) 仍是沈陽裝備製造業(ye) 的骨幹,資產(chan) 規模大,技術集成高,對經濟周期敏感,而產(chan) 業(ye) 鏈的開放度還不夠,競爭(zheng) 性的配套體(ti) 係尚未形成。對此,沈陽以推動國企改革為(wei) 抓手,積極推行實施市場化債(zhai) 轉股、混合製改革試點等多項改革。同時,在同規劃、同待遇、降門檻上下功夫,打造化營商環境,補齊民營經濟的短板。
夯實人才培養(yang) 這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沈陽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去年,新鬆集團並購德國陶特洛夫職業(ye) 技術學院,將德國雙元製教育理念及辦學經驗引入中國,為(wei) 解決(jue) 技師等人才缺口問題提供幫助。公布的高校專(zhuan) 業(ye) 調整目錄顯示,東(dong) 北大學、遼寧科技學院等院校均將開設四年製本科機器人工程專(zhuan) 業(ye) 。充足、豐(feng) 沛的人才儲(chu) 備和供給,將推動沈陽裝備製造業(ye) 發展,拉升產(chan) 業(ye) 整體(ti) 水平。
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