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被別人稱為(wei) 企業(ye) 家時,曾永春都會(hui) 笑著糾正說自己其實是個(ge) “老創業(ye) 人”,他用三次創業(ye) 經曆實現了生產(chan) 世界*熱計量傳(chuan) 感器的夢想,也推動了傳(chuan) 感器行業(ye) 向世界水平的提升。從(cong) 1994年*次創業(ye) 至今,20餘(yu) 年的時間裏,曾永春紮根大連高新區這片創業(ye) 的熱土,也成為(wei) 了這片熱土之上三次創業(ye) 浪潮的縮影。
1988年 一次放棄
大學畢業(ye) 時,如今自稱“老創業(ye) 人”的曾永春,拒絕了哈爾濱科技大學讓其留校的邀請。
1994年 二次放棄
改革開放後,已是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曾永春向集團遞上一份辭呈,他要下海。
2005年 三次放棄
曾永春離開當初自己負責成立的德國傳(chuan) 感器公司中國子公司,再次創業(ye) 建立自己的傳(chuan) 感器企業(ye) 。
尋夢
成為(wei) *批計算機專(zhuan) 家
卻打破鐵飯碗去下海創業(ye)
1991年開始,高新區人邁出了*次創業(ye) 的步伐,從(cong) 西安路的兩(liang) 座科技樓宇起步,進而創辦星海電子一條街,直到初步建立七賢嶺產(chan) 業(ye) 化基地,*批創業(ye) 者們(men) 以艱辛的努力培育了*批優(you) 良企業(ye) ,為(wei) 探尋大連高新區的高速發展路徑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1988年,曾永春從(cong) 當時的哈爾濱科技大學畢業(ye) ,手握著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的文憑,成為(wei) 中國*批計算機專(zhuan) 業(ye) 人才。當年的那個(ge) 江西小夥(huo) 子,渾身上下的細胞都有特立獨行的氣質,不僅(jin) 體(ti) 育專(zhuan) 長選了冷門的撐竿跳,而且畢業(ye) 時拒絕了學校讓其留校的邀請。於(yu) 是,曾永春選擇了分配到大連儀(yi) 表集團,投身到上世紀80年代末國企技術設備升級改造的大潮之中。
一到大連,曾永春就愛上了這座城。“有大海,城不大,但幹淨、安靜,在辦公室就能看到海。”曾永春如是形容當年大連給他的*印象。而這樣的美景,容不得曾永春細細欣賞,轟轟烈烈的集團引進日本設備升級改造工作就開始了,曾永春立刻投身其中。
當時引進的日本設備在調試過程中有一個(ge) 問題始終無法解決(jue) ,初來乍到的曾永春憑借自己能看懂編程的專(zhuan) 長,發現了日本方麵提供的程序本身就有bug,一舉(ju) 解決(jue) 了難題。曾永春很快被調到研究所,成為(wei) 數字化儀(yi) 表課題負責人之一。
1988年,大連這座城市與(yu) 計算機初次結緣,組織的首屆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在大連試點,曾永春報名參加了1989年的第二屆考試,當年全國僅(jin) 7人通過考試,曾永春榜上有名,從(cong) 此開始參加各種高水平會(hui) 議。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次創業(ye) 大潮已經在大連湧動,曾永春再次顯示出了他特立獨行的性格,向集團遞上一份辭呈,他要下海。於(yu) 是,1994年,曾永春把自己的*次創業(ye) 腳印留在了大連,開啟了創業(ye) 尋夢的人生。
逐夢
成為(wei) *公司的老總
卻辭職打造傳(chuan) 感器民族品牌
1998年到2012年,高新區人曆時14年的第二次創業(ye) ,在大連主城區的西部郊野上初步建成了以軟件和服務外包業(ye) 為(wei) 核心,以動漫遊、網絡、工業(ye) 設計產(chan) 業(ye) 等服務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中國目前規模zui大的化、化、專(zhuan) 業(ye) 化的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之一。發展成擁有企業(ye) 5000餘(yu) 家,從(cong) 業(ye) 人員12.6萬(wan) 人的科技產(chan) 業(ye) 聚集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截至2012年達到275.7億(yi) 元。
從(cong) 1997年開始,曾永春的創業(ye) 夢真正插上了翅膀,經曆了兩(liang) 次飛躍。1997年,曾永春負責成立一家德國傳(chuan) 感器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他毫不猶豫地把公司注冊(ce) 在了當時大連氛圍,環境zui開放的高新區,成為(wei) 高新區zui早入駐的一批企業(ye) 。說起當年選擇高新區的原因,曾永春說,他看到高新區代表了的發展方向。
1999年,德國總公司想要建設一條世界的熱計量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線,曾永春極力爭(zheng) 取,把這條生產(chan) 線落戶到大連。不僅(jin) 如此,曾永春還不斷邀請德國專(zhuan) 家來中國講課,並且從(cong) 德國帶回來*手材料,推動中國*部熱量表行業(ye) 標準的建立。
2005年,曾永春離開德國公司,再次創業(ye) 建立自己的傳(chuan) 感器企業(ye) ,也實現了自己創業(ye) 路上的又一次飛躍。這一次,他仍然選址高新區,用了半年的時間,自己設計製造設備,邊生產(chan) 邊改善,將博控品牌的傳(chuan) 感器推向了市場。
為(wei) 了實現在世界熱計量傳(chuan) 感器領域強手中,給中國企業(ye) 博得一個(ge) 位置,讓中國能用上質優(you) 價(jia) 廉的傳(chuan) 感器的夢想,曾永春帶領博控科技一直按照上的標準要求自己的產(chan) 品,自己每年都到*各地考察,看到的產(chan) 品就想方設法在自己的工廠生產(chan) 。多年來,他一直追隨標準要求,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難題,讓熱計量傳(chuan) 感器的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圓夢
占據市場8成份額
卻仍在投錢為(wei) 環保
2013年,依托“互聯網 ”、“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中國製造2025”三大戰略,高新區掀起了第三次創業(ye) 浪潮,“2025中心”、“軟件和信息服務升級版”兩(liang) 架引擎助推著示範區建設。在未來的5至8年,高新區將實現“躍上雲(yun) 端,走向,強壯特色,業(ye) 態”的產(chan) 業(ye) 發展目標。
如今,曾永春的博控科技已經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博控科技的傳(chuan) 感器和合作夥(huo) 伴共同占據了*的將近8成,成為(wei) 公司的合作夥(huo) 伴,產(chan) 品大量出口,目前累計有近2億(yi) 個(ge) 傳(chuan) 感器應用於(yu) 。
曾永春創業(ye) 之初的夢想也實現了,現在的軌道交通係統已經打破了傳(chuan) 感器的壟斷,的高鐵動車用上了博控科技生產(chan) 的傳(chuan) 感器。可曾永春卻並沒有停止的腳步,反而開始琢磨高層次的,讓的成果zui終服務於(yu)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利用互聯網 的思路,曾永春瞄準了智慧供熱係統,現在已經在多個(ge) 城市開展了試點項目。借助傳(chuan) 感器與(yu) 計算機的聯網,可以捕捉每個(ge) 供熱環節的實時數據,經過雲(yun) 端大數據的分析,找到熱效率低的環節,也給出*的供熱方案,從(cong) 而實現低耗能高熱效。“這個(ge) 世界上沒有什麽(me) 技術是一招鮮,隻有不斷變化才能站到科技潮流的zui前沿。”曾永春用三次創業(ye) 的經曆,不斷實踐著自己的這句話。未來的五年,曾永春要把博控科技打造成世界傳(chuan) 感器行業(ye) 前五名的企業(ye) ,實現國產(chan) 傳(chuan) 感器的化之夢。
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