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測量儀(yi) 表的檢修與(yu)
液位測量儀(yi) 表的檢修與(yu) 1.1.1 檢修項目與(yu) 質量要求 A) 水位測量筒的檢查與(yu) 質量要求 B) 水位計及顯示表的檢查與(yu) 質量要求 a) 檢修後外觀應符合5.1.1.1 A)要求; b) 測量水位照明電源應符合製造廠說明書(shu) 要求; c) 水位攝像機距離水位計應適當,應通過調節遠近能清楚看見水位顯示; d) 通電後,汽包內(nei) 若通水,則雙色水位計紅、綠顏色顯示應分明,清楚。 C) 絕緣電阻檢查 a) 顯示表計絕緣電阻應符合5.1.1.1 B)附錄D的要求;電極芯對筒壁的絕緣電阻應不小於(yu) 20MΩ; b) 線路絕緣電阻檢查應滿足附錄W的要求。 D) 係統檢查 a) 按第7章要求進行; b) 逐點核對雙色水位計的各組成部分功能是否正常,應正確無誤。 1.1.1.2 項目與(yu) 技術標準 A) 就地顯示儀(yi) 表對照法 水壓試驗前主設備進水時,雙色水位計顯示與(yu) 就地顯示儀(yi) 表顯示進行對照,顯示應一致,無混色等異常現象。 B) 充水法 有條件的雙色水位測量係統,大小修後采用“充水法”在測量筒處充水進行模擬檢驗,顯示刻度應顯示正確,無混色等異常現象。 1.1.1.3 運行維護 A) 投運前的檢查與(yu) 驗收 a) 按照5.1.3.1進行; b) 設備大小修後,投用前應衝(chong) 洗測量筒及連接管路; c) 關(guan) 閉排汙閥門,打開測量筒汽側(ce) 和水側(ce) 一次閥門; d) 隨著容器上水,對水位計進行零位核對。 B) 投運 a) 確認原工作回路已恢複後,合上照明電源開關(guan) ,水位計投入; b) 緩慢稍開汽側(ce) 一次閥,關(guan) 閉排汙閥,檢查確認各接頭處無泄漏後,全開汽、水側(ce) 一次閥門; c) 水位計顯示應與(yu) 現場顯示儀(yi) 表實際顯示相符。 C) 日常與(yu) 定期維護 a) 按5.1.3.3要求進行; b) 水位計測量管路應定期排汙;顯示水位不清楚時,應及時排汙; c) 定期檢查水位攝像機運行是否正常,顯示是否清楚; d) 定期檢查照明電源是否可靠; D) 停用 a) 按5.1.3.4進行; b) 停用檢修或停爐檢修,應關(guan) 汽側(ce) 和水側(ce) 一次閥門,打開排汙閥門; c) 檢修時防止燙傷(shang) 。 1.1.2 差壓式水位測量 1.1.2.1 檢修項目與(yu) 質量要求 A) 測量筒安裝檢修質量要求見7.3.1.5。 B) 測量線路絕緣應符合附錄W的要求。 C) 測量線路檢查按7.3.2要求進行。 1.1.2.2 調校項目與(yu) 技術標準 A) 變送器、顯示儀(yi) 表或裝置的按照5.2和8.3的有關(guan) 章節要求進行。 B) 采用三取二方式和帶有汽包壓力校正補償(chang) (通過DCS係統實現)的水位測量係統,應對其三取二邏輯和補償(chang) 進行校對,驗證。 C) 測量係統綜合誤差的與(yu) 要求見5.1.2。 1.1.2.3 運行維護 A) 投運前檢查與(yu) 驗收 按5.1.3.1要求進行。 B) 投運 a) 設備大小修後,投用前應衝(chong) 洗測量管路(就地取樣口至變送器之間的連接管路); b) 將測量管路與(yu) 變送器連接好; c) 關(guan) 閉變送器的二次閥門汽側(ce) 與(yu) 水側(ce) ,並打開變送器的平衡門; d) 排汙閥門關(guan) 閉,打開測量管路汽側(ce) 和水側(ce) 一次閥門; e) 大修後應對水位計進行零位核對; f) 接通儀(yi) 表電源,待汽測水足夠凝結後,緩慢稍開二次閥門水側(ce) ,檢查確認各接頭處無泄漏後,關(guan) 閉平衡閥,打開汽測閥,儀(yi) 表即啟動投入。 C) 維護 a) 按照5.1.3.3執行; b) 變送器定期進行排汙;冬季將臨(lin) 時,檢查儀(yi) 表管路加熱裝置應工作正常; c) 定期檢查平衡容器的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必要時采用補償(chang) 措施。 D) 停用 a) 按照5.1.3.4執行; b) 水位測量裝置(帶保護)因故障,按規定程序退出保護及運行後,應在規定時間內(nei) 恢複運行;若不能完成,應製定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後延長工期完成,但須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c) 長期停用時,必須打開平衡閥,關(guan) 閉二、一次閥門;拆除變送器時,先打開平衡閥,關(guan) 閉一、二次閥。
電話
微信掃一掃